2021铸业展--手提袋征订邀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铸业展倒计时:-40
开展时间:2024年11月26日-29日
总会章程 | 会员中心 | 技术资料 | 会员交易所 | 发布求购 | 发布合作 | 发布招聘 | 发布求助 | 铸业观点 |
用户名:(username)
密 码:(password)
验证码:(Verification Code )
  

免费注册(Registration)

 

会员名单
会员交易所
行业精英
 
第21期专访-王柏先生

[信息编号:NewsNo2513  发布日期:2011/12/8  浏览次数: 4959 信息来源:www.diecasting.org.hk]

前 言

  鑄造業是百業之父,而香港鑄造業的近代歷史可以從20世紀的40年代開始說起。本刊由今期開始一連三期造訪三位行業前輩,以表揚他們對香港鑄造業所作出的貢獻。透過訪問使讀者能更深入瞭解本行業的發展過程,尋找其中的契機和經驗,能站得更高,以廣闊的視野展望行業的未來。這幾位行業的精英,他們的成長歷程,與香港鑄造業的發展緊密相連,觀照他們,對行內的年輕一輩而言,是極具參考和借鑒的價值。

王祖寶先生(左) 與 王柏先生(右) 攝於2011年4月

傳統工藝鑄造神奇

  81歲高齡的振業鑄造廠老闆王柏先生,行內人都尊稱他為柏叔,柏叔自16歲入行至今已經歷了65個年頭,是鑄造界的老行尊。柏叔提起鑄造業就能如數家珍。鑄造分開很多種類,壓鑄是以機械將材料高壓成型,壓金屬、壓塑膠都可以。砂模鑄造是以粘土製成模型,用高溫將金屬材料熔成液體,澆注入砂模中,待冷卻後成為鑄件。壓鑄屬鑄造的其中一種生產方式,適用於小型、有精度要求及大批量生產的鑄件。但是一些大型的鑄件、工藝要求複雜或量較少的,就必須用到砂模鑄造。因此,砂模在鑄造這一行是不可或缺的,視乎鑄件的應用及對工藝的要求,可以使用傳統的手工方法或是現代機械化方法生產而成。早期的生產方式多採用泥模,就是用粘土製作模具,待陰乾後再燒結,方可使用。泥模可以抵受超過1000多度的高溫,如各種機器的零部件、廟宇內的大鐘,甚至家裡燒菜用的生鐵鑊等等,都是這樣鑄成的。以前工人工資很低,粘土價格便宜,泥模主要靠人手做,成本很低,還能多次反復翻模使用。泥模的缺點是透氣性能不好,一定要燒結到沒有氣體才行,鑄件也容易產生裂紋,要很用心加工。產品經過打磨加工,也可以做得很精細。行內有句術語:“乾又唔得;濕又唔得;鬆又唔得;實又唔得。”一定要剛剛好。因為砂模太實會閉氣,水份一多又有濕氣,使鑄件產生氣泡,太鬆模型又會散,做成沖砂,結果都要報廢。以前是沒有一個標準,只憑經驗,依靠師傅的工藝。有句老話說“教會徒弟,餓壞師傅”。有些師傅不願意把手藝完全教會徒弟,只有那些資質高的才能領悟出來,故此叫“偷師”。這些不安於現狀的聰明人,後來大多數都能獨當一面,創業成為老闆。

時勢需求帶來興旺

  談起當年的香港鑄造業,柏叔記憶猶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家百廢待興。戰後重建,免不了要發展工業,而鑄造乃工業之父,無論大陸或香港,鑄造業都應運而生。他回憶自己是如何入行時說,1945年到1946年間,日本戰敗投降,社會開始穩定,自己在鄉下讀完小學,就孑然來到了香港。當時的社會環境十分艱難,人浮於事,除了做工廠就別無其他出路,於是便加入了鑄造這個行當,一幹就是幾十年。那時入工廠當學徒,一定要有人事介紹或店舖擔保,而且要做夠三、四年才能滿師,如果中途退出,則要賠錢。剛進師門的新徒弟只能做一些雜活,如煮飯、洗衣服、打掃等,根本不能進砂地學藝,要待有新人補替才可以真正接觸到鑄造工藝及技術。鑄造業又髒又累又熱,高溫工作很辛苦。那時的徒弟多數就睡在工廠裡的閣樓上,要抵受下面日間剛開完爐的高溫,閣樓是悶熱非常,如何睡得著覺,通常會捲起被鋪搬到街上或樓梯底睡覺更涼快,箇中的艱苦及辛酸可想而知。由於當時很多年輕人從農村來到香港找工作,那時的工人沒有技術,學歷不高,所有學徒祇要有飯吃,有睡的地方,一般3元左右一個月的生活費就滿足了。與此同時,在50年代初期,大批上海工業家紛紛將資金引入香港,他們其中很多是開紗廠的,紡織業需要大量的紡紗機、織布機、漿染機、縫盤機、針織機等等。行業對此類機械的零部件需求劇增,加上人力資源充足的配合,造就了香港鑄造業的繁榮。
  當年代創業的門檻不高,買一個電油桶,內壁襯上耐火泥就成了個小熔爐,買些焦炭來燒爐,鑄銅、銻、鋁此類的小翻砂少至兩個人都可以開業。於是創業者比比皆是,當時這樣的小翻砂工廠,在牛頭角就有幾十家,僅灣仔一個地區,大大小小鑄造廠就有十多家,整個香港不下數百至一千家。那時的人要求不高,兩個人開間廠,不用多少投資,賺到超過平常的工資,不用受氣就很滿足了,因此有不少年輕人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入行。當徒弟出身成為師傅,是不愁找不到工作的,創業也不需要完全由自己出錢投資。有些客戶會瞄準一些手藝好的夥計,鼓勵他們跳出來,替他們出資開廠,一時間,鑄造廠遍地開花。

      


敢為人先開創基業

  50年代中,大陸大搞建設,號召各地的華人回國參加,振興祖國。很多熱血青年陸續被感召,紛紛投身到祖國的大建設當中。一些學了技術的人回到內地當起了師傅。在香港做鑄造確實很辛苦,很多人寧願響應號召,回到大陸支援祖國建設。柏叔當時年紀輕,個性極強,不願意逆來順受,於是加入了工會,成為工運的積極分子,由於為工人爭取權益,得罪了老闆,受到排擠。他感到只有回到祖國才有自己發展的空間,憑著一股熱情,毅然回到大陸,並受到當地工廠的器重,一直幹到60年代初才回流香港。
  60年代,由於自然災害、經濟困難以及後來的文化大革命,國內處於動盪時期,很多年輕人趁機逃亡到香港來,香港的工業於是再度興旺起來。隨著需求的增加,競爭又不是很大,加上鑄造廠的門檻不高,很多人看到了商機,紛紛創辦工廠。一般是夫妻檔開廠,又或是師兄弟三幾個合夥就可以了,一時間大街小巷都是鑄造廠,香港的鑄造業進入了黃金時期。那時需求量大,有技術的工人都抬高身價,很多回到國內的人也陸續回流香港。單是在旺角、大角咀一帶,到處都分佈了大大小小數十上百家的鑄造廠。
  柏叔是個胸懷大志的人,此時他重回香港,不甘心僅僅替人打工,便開始謀劃著最初的原始資本積累。淡季時,他在澳門的判頭處接一些熨斗的單子和幾個朋友一起做,一個月能掙一千多元,而當時高級的鑄造師傅日薪才七、八元,等於別人幾倍的工資。靠著小聰明和敢於闖蕩的拼搏精神,經過了一年多的努力,賺取了六、七千元,為自己積累了第一桶金。1964年左右,柏叔在香港仔租下一個破爛的屋棚,經修整後,和兩個朋友創建了自己的第一家鑄造廠。剛開始時,為了減輕自家工廠的負擔,他還一邊替人打工,一邊辦工廠。最初主要做漁船的螺旋槳,後來接到什麼單子就做什麼,憑著勤勞和聰穎,努力擴大生產範圍。為了開拓客戶,他不怕艱辛,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厚著臉皮,以起貨快,價格便宜,品質好為賣點,一個一個客戶去招攬,使工廠漸漸有了一定的規模,廠房擴大到3000多呎,員工也增加到二十多個人,每天的熔銅量曾經高達3噸,當時被稱為“銅王”。 不過柏叔他並不滿足於現狀,70年代末,跟隨業內人士到國外參觀。看到外國廠家的先進工藝,覺得必須改革,增加設備。到了80年代,工廠遷移到新界的洪屋村,擴大到一萬多呎,買了兩套電爐,運用多種先進的鑄造工藝,以機器輔助生產。鑄造的品種也變得多樣化,不但鑄銅、鑄鐵,還鑄球鐵及不銹鋼,幾乎所有金屬的鑄件都能做,生意也越做越大。縱使生意擴大,可惜願意入行的人卻逐漸減少,最終找不到工人,只有輸入外來勞工。幾個兒子從小就在工廠幫忙,一個送貨及應酬,兩個在工廠抓生產,90年代還在大陸買了土地,擴大投資,準備大幹一番,可謂雄心萬丈。

思變創新方可不敗

  隨著社會的進步,香港的不斷發展,許多新興的工業隨機勃起。在實施九年免費教育後,年輕人的文化水平不斷提高,就有了更多的就業選擇。鑄造和壓鑄不同,壓鑄使用機械操作有人願意入行,鑄造要靠高溫爐熔煉,工作環境欠佳,體力勞動強度要求很高,一般的年青人都不願意幹這些活。由於十行九檔,競爭十分激烈,價格越鬥越便宜,利潤日漸微薄。及後由於國內開放經濟,大量廉價的土地及勞動力吸引了大批工廠相繼北移,香港工業於是逐漸息微,本地的訂單越來越少。當時主要是供應本地的機械零件,量多的要先做木模,量少的有時只有三幾件,只能將舊鑄件剖開來模仿著做辦,工藝簡陋而且複雜,老一輩的師傅年紀大了視力欠佳、手又不太靈,加上體力下降,在沒有新血的補充,加上利潤又沒有吸引力的情況下,慢慢地香港鑄造業變成後繼無人。

          

1988年鑄造學會成立暨會員大會      1988年10月香港鑄造學會考察團訪問上海鑄造學會
  柏叔意識到香港的鑄造業已到了非變革不可的時候。他認為活到老要學到老,要在一個行業立足,一定要吸收最先進的技術,老一套的鑄造業必須提升生產設備及工藝。經過串聯整合,和業內一班有識之士一起創立了香港鑄造學會,成為創會會長,及後改名為香港鑄造業協會,最終與香港壓鑄業協會合併,成為今日的香港壓鑄及鑄造業總會。開始時只有十多個人,慢慢發展壯大到現在的規模。
  早期在生產力促進局的協助下,學會曾先後組織會員到外國包括大陸和臺灣等地參觀學習。經過大量的實地考察,柏叔認為鑄造是大有前途的,但一定要改革,不能像以前那樣光靠經驗。要改進就要投資,不能沿用舊有及傳統的那一套,要用新的設備,要靠機械化、現代化。科技不斷進步,客戶要求也越來越高,品質要求提升,一定要有新的設備配合。人才更是重要,要留得住人,企業方可以發展,才有前途。

             

        1990年12月9日台灣之行        1993年香港鑄造學會五周年會慶暨標語

結 語

  柏叔回想自己幾十年來在鑄造業界的奮鬥,十分感慨。他說,辦工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業,需要對這一行充滿熱誠和執著。以前花了那麼多精力在這一行,對自己的事業還是很有感情的。現在雖然年紀大了,不能像以前那樣拼搏,但還是捨不得這個行業,經常往來於同行之間,幫忙考察考察,牽牽線,當當顧問,以延續多年來對香港鑄造業的深情眷戀。柏叔本著退而不休的精神,穿梭於中港兩地,樂意將自己數十年的鑄造經驗與國內同業分享,他對鑄造的一腔熱誠及超卓的技術,備受國內同業的推崇。
  縱使鑄造業和其他曾經在香港發光發熱的工業一般命運,紛紛逐一式微,但鑄造業始終是百業之父,在大中華的土地上依然屬於領先工業,與祖國的經濟發展同步騰飛。本地鑄造業界的同寅,亦為曾經參與此行業,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出過一分綿力而感到自豪。同時亦祝願國內鑄造業不斷向前邁進,最終成為世界超級鑄造大國。

   

我要联络
人才招聘
【华新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IE工程师
【华新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工艺工程
【华新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夹具
【华新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喷粉技工
【华新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产品工程
【广州巨浪展览策划有限公司】业务精英多名、文员两名
技术培训
2021第十一届中频炉技...
关于举办2021技术培训...
HKPC「新材料先進機械...
2020关于举办《排污许...
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圣泉杯”...
2019年高技能学历提升计划专项...
展览信息
2024宁波国际铸造锻造及压铸工业展览会
2023宁波国际铸造,锻压及压铸工业展览会
第十三届(2022)宁波铸造、压铸工业及产品展...
第十二届(2021)宁波铸造、锻造及压铸工业展...
第十一届宁波铸锻造及压铸工业展新闻通稿
中铸协关于延期举办2020年上海系列会展活动的...
  首页关于总会最新消息行业精英会员交易所铸业精品采购清单铸业展览铸业培训政策总汇人才招聘推广机会入会办法趣闻轶事
版权所有:香港铸造业总会  服务热线:(852) 2463 5388  传真:(852) 2464 2298  Email:info@foundry.org.hk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香港铸业网MSN客服 Msn交谈
香港铸造业总会(国内办事处) 服务热线: (86) 0755-8469 1266 传真: (86) 0755-8469 1366 Emali:hkdfachinaoffice@163.com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香港九龙灣临乐街19号南丰商业中心1103室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